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,自主佩戴口罩、勤洗手、落實生病不上班/學、不入校!
若有發燒、呼吸道或其他傳染病疑似症狀者,請佩戴口罩儘速就醫。
為避免校園傳染病群聚事件,若罹患或知悉本校教職員工生罹患以下傳染病,請通報學務處衛保組。
通報衛保組方式(以下任一方式):
電話 |
(02)2462-2192分機1070-1073 |
周一至周五8:00-17:00 |
|
信件標題要有姓名和學號 |
|
加line |
ID:@084ddfua |
留下姓名及學號以開通對話 |
傳染病簡述如下:
傳播:飛沫、空氣傳染或直接吸入病人咳出的飛沫。 症狀:咳嗽2週以上、咳嗽、咳血、發燒、胸痛、體重減輕、夜間盜汗、食慾不振、倦怠等症狀,請儘速至「胸腔內科」就醫。 預防:請保持教室、寢室、實驗室等室內環境空氣流通及環境衞生,每日開窗換氣,注意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儀,如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。 |
|
|
傳播:吸入、直接或間接接觸病毒傳播。吸入含有病毒的飛沫及氣膠粒;有病毒的飛沫直接噴濺於眼、口、鼻黏膜;手部碰觸有病毒的飛沫或物體表面,再碰觸眼、口、鼻黏膜。 症狀:發燒、乾咳、倦怠、呼吸急促、肌肉痛、頭痛、喉嚨痛、腹瀉、嗅覺或味覺喪失(或異常)等。 預防:接種COVID-19疫苗;維持手部清潔及環境衞生,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儀,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,進行快篩檢測並就醫。 |
|
傳播:空氣、飛沫傳播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。 症狀:發高燒、鼻炎、結膜炎、咳嗽,發燒3-4天後,口腔內黏膜出現柯氏斑點。斑丘疹出現於耳後,擴散至臉,向下移至軀幹、往四肢及全身。 預防:接種麻疹活性減毒疫苗;維持手部清潔及環境衞生,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儀,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。 |
傳播:直接接觸、飛沫或空氣傳染,接觸到患者之水疱。 症狀:輕微發燒、疲倦、食慾不振、頭痛及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症狀,之後皮膚出現紅疹,漸發展成紅丘疹、水泡疹、膿泡疹而後結痂,由臉、頭皮往軀幹四肢延伸。 預防:接種水痘疫苗;維持手部清潔及環境衞生,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儀,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。 |
|
|
傳播:帶病毒之病媒蚊叮咬傳播。 症狀:突發性高燒(≧38℃)、頭痛、後眼窩痛、肌肉痛、關節痛及出疹等 預防:孳生源清除「巡、倒、清、刷」,注意個人防蚊防護,著淺色長袖褲,使用防蚊液,保持環境清潔;前往流行地區,應做好防蚊措施,入境臺灣後請自我健康監測14天,如有疑似症狀,請儘速就醫。 |
傳播:帶有病毒之病媒蚊叮咬傳播病毒。 症狀:突然發燒、關節疼痛或關節炎(手腳小關節、手腕和腳踝)、頭痛、噁心、嘔吐、疲倦、肌肉疼痛或皮疹等。 預防:孳生源清除「巡、倒、清、刷」,注意個人防蚊防護,著淺色長袖衣褲,使用防蚊液,保持環境清潔;前往流行地區,應做好防蚊措施,入境臺灣後請自我健康監測14天,如有疑似症狀,請儘速就醫。 |
|
傳播:帶病毒之病媒蚊叮咬傳播。 症狀:發燒、紅疹、關節痛、關節炎、非化膿性或充血性結膜炎、頭痛、後眼窩痛、肌肉痛、厭食、腹痛及噁心等。 預防:孳生源清除「巡、倒、清、刷」,注意個人防蚊防護,著淺色長袖衣褲,使用防蚊液,保持環境清潔;前往流行地區,應做好防蚊措施,入境臺灣後請自我健康監測14天,如有疑似症狀,請儘速就醫。 |
|
傳播:主要由糞口傳播,如:食用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、與病人密切接觸(例如:與病人分享食物、水、器皿;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、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)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,皆可能受到感染。 症狀:水瀉和嘔吐,可能有頭痛、發燒、腹部痙攣、胃痛、噁心、肌肉酸痛等。 預防:注意個人衛生,備餐前、進食前、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(含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後),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;以漂白水消毒環境或器物表面;避免生食生飲;公筷母匙。 |
|
傳播:可由齧齒或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,屬人畜共通傳染病。可透過密切接觸個案的皮疹、瘡痂、體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染,如親密接觸之性行為;接觸到個案呼吸道分泌物、損傷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;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易經由飛沫傳播。 症狀:發燒、畏寒/寒顫、出汗、頭痛、肌肉痛、淋巴腺腫大(如耳週、腋窩、頸部或腹股溝等處)、極度倦怠。發燒1至3天後出現皮膚病灶,常自臉部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,四肢比軀幹更常見。如有任何疑似症狀,應及時就醫,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。 預防: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及生病或死亡動物;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,避免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,並全程使用保險套。 |
|
傳播:透過吸入、接觸病毒顆粒或受污染的物體/環境等途徑而感染。 症狀:重症以發燒、咳嗽及呼吸短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,快速進展為嚴重肺炎。輕症病例為類流感症狀及結膜炎等。 預防:接種流感疫苗;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,若不慎接觸,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潔雙手;禽肉及蛋類澈底煮熟;維持手部清潔及環境衞生,保持室內空氣流通。有禽鳥接觸史、流行地區旅遊史者,如有疑似症狀,應及時就醫,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。 |
|
傳播:飛沫傳染、接觸傳染。 症狀:發燒、咳嗽、頭痛、肌肉酸痛、疲倦、流鼻水、喉嚨痛等,但通常在1週內會康復。 預防:接種流感疫苗,如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。 |
|
傳播:吸入或接觸遭病毒污染的空氣微粒、污染物或被帶病毒之齧齒(老鼠)動物咬到。 症狀:發燒、疲倦、嚴重肌肉痛、頭痛、胃部不適、咳嗽及呼吸急促,結膜充血、虛弱、背痛、頭痛、腹痛、厭食、嘔吐等。 預防:由攜帶病毒的老鼠傳播,預防方法為老鼠的防治。 |
|
不碰菸/毒品,單一性伴侶,謹慎交友,性行為請戴保險套。 |
|
請參考CDC連結:https://www.cdc.gov.tw/Disease/Index |